一周能源要闻回顾
40国气候峰会部分国家承诺新增减排,首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2021/04/26-2021/05/02
国际新闻
1.40国气候峰会各国新承诺了多少减排量?
气候行动追踪机构(Climate Action Tracker)对美国召集的气候峰会后的分析显示,气候峰会上各国宣布的气候行动,连同去年9月以来宣布的气候承诺,到2030年将可新增减排量可达26-37亿吨二氧化碳,相对减排幅度约为12-14%。
在峰会上,日本和加拿大首相宣布了新的气候目标,而中国表示在2025年达到煤炭峰值,并在2025年之后开始削减煤炭产量。拜登总统则宣布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新目标,比2005年的水平低50%至52%,虽然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仍没有达到与《巴黎协定》的1.5%相一致所需的比2005年低57%至63%的水平,并承诺增加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然而一些20国集团成员国仍然没有采取行动,甚至在承诺上有所倒退:
澳大利亚没有宣布更强有力的2030年目标,只是提到了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在未指明的日期达到净零的倾向。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没有宣布一个更强有力的2030年目标,但将该国的气候中和目标从2060年提前到2050年。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巴西2030年目标的基线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削弱了这一目标,给这一修订后的气候中立承诺的诚意蒙上了一层阴影。
2.OPEC组织看好原油需求前景 维持增产计划
4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尽管目前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全球石油需求已经从疫情大流行中逐渐复苏,因此决定将推进逐步恢复石油生产的计划。
欧佩克在27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减产国部长级会议决定继续执行4月初制定的从5月至7月逐渐缩小减产规模的方案。分析认为,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主要的进口国之一,其疫情失控的确令石油市场显著承压。不过,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疫苗接种迅速,英国疫苗接种速度也较快,欧盟在这方面也有改观,因而能够有所抵消,让产油国得以维持此前的政策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疫情恶化尚未蔓延至其他主要经济体是市场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瑞银集团石油分析师乔凡尼•斯汤诺沃此前分析,得益于疫苗的快速接种和出行限制的减少,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9400万桶左右升至9900万桶以上,并最终在下半年升至接近日均1亿桶的水平。
3.全球电动汽车去年逆势上扬 未来十年将显著增长
国际能源署29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指出,尽管全球汽车行业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沉重打击,但电动汽车却逆势上扬,预计未来十年将显著增长。
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新注册量达到创纪录的300万辆,比前一年增长41%。其中,欧洲和中国的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合计占八成以上。
国际能源署交通和能源分析师雅各布•塔蒂尼说,去年全球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强劲韧性,主要原因包括许多国家已建立起支持该行业发展的管理框架,多国政府采取了额外激励措施保障电动车销售,以及电动汽车可供选择的款型增加、电池花费持续下降等。
国际能源署认为,电动汽车在全球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国政府所承诺的气候目标推动下,未来电动汽车行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报告,在现有政策情景下,全球电动汽车存量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约1.45亿辆。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全球电动汽车存量到2030年预计可达到2.3亿辆。
4.地球“蓝肺”——海洋或加剧全球变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简称“海委会”)日前发布了《海洋碳综合研究:海洋碳知识摘要及未来十年海洋碳研究和观测协调展望》报告,提出要完成有关CO2吸收演变的研究。
报告概述了有关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其目的是为决策者制定未来十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所需知识。
报告强调了海洋在吸收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方面发挥的作用。如果没有海洋碳汇和陆地碳汇,目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将接近600ppm(百万分率),比2019年的410ppm高出50%。后者已远远超出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这一目标所要求的含量。
更为危险的是,海洋碳汇有可能被逆转。海洋不但不再吸碳,还有可能释放CO2,加剧温室效应。为此,海委会的报告分析了现有观测和研究成果,以确认海洋能否继续“帮助”人类,或是带来负面影响,使缓解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工作愈发艰难。
国内新闻
1.首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聚焦双碳目标
第一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下的能源革命”为主题的第一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于4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开幕,大会邀请了中国能源界多名专家,共商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事。国内多名顶尖专家围绕“双碳目标”这一话题发出了关乎中国能源未来革新的声音。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并逐步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力争实现中国国家能源的绿色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提出了开源、节流、实行碳税和碳交易的想法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供给短缺趋紧的矛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认为,碳达峰不是冲高峰,是一个逐渐地降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低碳转型是能源结构向更清洁、更低碳转,从长远来看能源结构更加优化、效率更高,中国的能源会更安全、更独立,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实现碳中和应该完成五大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江亿所说的五大任务为:建立零碳的电力系统、全面实现工业电气化、实现交通电气化、实现全面的建筑电气化、建立以生物质能源为基础的零碳燃料供应系统。
2.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出台,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以下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能源结构、供应保障、质量效率等方面提出2021年预期主要目标。
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千亿千瓦时,力争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28%;供应保障方面,2021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左右,石油产量达1.96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达2025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11亿千瓦左右;质量效率方面,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意见》还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争取年底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11%左右,并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示范。同时要聚焦于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要,新设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并进一步提升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
3.北京市将加强数据中心节能审查,力争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利用
4月26日起,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项目节能审查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北京市数据中心项目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在2030年达到100%。
数据中心是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在支撑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同时,也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可通过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或认购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力争2030年达到100%。
北京市还将鼓励实施减量替代,通过引导数据中心进行高端替换,重组整合,使得能源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在完善数据中心电价政策方面,也将加强监测数据中心实际运行PUE,对于超过标准限定值的,将实施差别电价政策,促进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4.全球最大碳市场启动渐进 多方加速备战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落地上海,注册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由7个试点省市以及福建、江苏共同建设。近期,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完成首批纳入电力企业开户资料审核,该系统主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备开户、发放配额和履约等功能,将于6月底正式运行。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应进一步凸显碳资产的价值,逐步降低免费配额比重,进一步扩大碳配额交易覆盖行业,统一不同地区重点排放企业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应不断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推动碳金融市场建设,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金融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地方上也在加快谋划。上海表示,要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5.国家电网的双碳行动
据统计,能源燃烧占我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排放又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因此,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是主战场。
“作为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力争当好主力、打好先锋。今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如是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需要克服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降低用能成本的“三重矛盾”。辛保安表示:“国家电网将发挥电网枢纽平台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深化能源电力技术创新,为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新闻来源:国际能源网,中国能源网,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局,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环球网,新华社)